首页 -> 办公室装修百科 -> 浏览文章

设计中必须考虑室内环境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

文章来源:www.bjhllzs.com 发布时间:2012-12-27
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
1.领域性与人际距离
领域性原是动物在环境中为取得食物、繁衍生息等的一种适应生存的行为方式。人与动物毕竞在语言表达、理性思考、一直决策与社会性等方面有本质的区别,但人在室内环境中的生活、生产活动,也总是力求且活劝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不同的活动有其必需的生理和心理范围与领域,人们不希望轻易地被外来的人与物(指非本人意愿、非从事活动必须参与的人与物)所打破。
室内环境中个人空间常需要与人际交流、接触时所需的距离通盘考虑。人际接触实际上根据不同的接触对象和在不同的场合,在距离上各有差异。赫尔以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人际距离的概念,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确定人际距离,即分为:密切距离、个体距离、社会距离和公众距离。
每类距离中,根据不同的行为性质再分为接近相与远方相。例如.在密切距离(0-45mm)中,与对方有嗅觉和辐射热感觉为接近相(0-15mm),可与对方接触握手为远方相(15—45mm)。当然,对于不同民族、宗教信仰、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人际距离也会有所不同。
  2.私密性与尽端趋向
如果说领域性主要在于空间范围,则私密性更涉及在相应空间范围内包括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隔绝要求,私密性在居住类室内空间中要求更为突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非常明显地观察到集体宿舍里先进入宿舍的人,如果允许自己挑选床位,他们总是愿意挑选在房间尽端的床铺,可能是由于生活、就寝时相对地受干扰较少。同样情况也见之于就餐人对餐厅中窃桌座位的挑选,人们相对地不愿选择靠近门处及人流频繁通过处的座位。餐厅中靠墙座位的设置,由于在室内空间中形成更多的“尽端”,也就更符合散客就餐时“尽端趋向”的心理耍求。
3.依托的安全感
生活在室内空间的人们,从心理感受来说,并不是越开阔、越宽广越好,人们通常在大型室内空间中更愿意有所“依托”的物体。
在火车站和地铁车站的候车厅或站台上,人们并不较客地停留在最容易上车的地方,而是愿意待在柱子边,人群相对散落地汇集在厅内、站台上的柱子附近,适当地与人流通道保持距离。在柱边人们感到有了“依托”,更具安全感。
    4.从众与趋光心理
    从一些公共场所(如商场、车站等)内发地的非常事故中观察到,紧急情况时人们往往会盲目服从人群中领头几个急速跳动的人的去向,不管其去向是否是安全疏散口。当火警或烟雾开始弥漫时,人们无心注视标志及文字的内容,甚至对此缺乏信赖,往往是更为直觉地跟着领头的几个人跑动,以至成为整个人群的流向。
    上述情况即属从众心理,同时,人们在室内空间中流动时,具有从暗处往校明亮处流动的趋向,紧急情况时语言的引导会优于文字的引导。
上述心理和行为现象提示设计者在创造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时,首先应注意空间与照明等的导向,标志与文字的引导固然也很重要,但从紧急情况时的心理与行为来看,对空间、照明、音响等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5.空间形状的心理感受
由各个界面围合而成的室内空间,其形状特征常会使活动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筑师贝垏铭先生留对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间的华盛顿艺术馆新馆有很好的论述,他认为;三角形、多灭点的斜向空间带给人以动态和富有变化的心理感受。两如,正向空间、斜向空间、曲面及其自由空间,通过视觉常会给人们心理上以不同的感受。
【字体: 】【打印繁体版】【关闭窗口